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
游客保障
网站导航
目的地攻略 > 中国 > 广东 > 湛江 > 湛江旅游指南 > 吴川三绝 旅游攻略推荐
湛江旅游Zhanjiang
 | 

欢迎您访问湛江!

想去0

去过0

吴川三绝

http://zhanjiang.cncn.com  2008-12-03  湛江旅游网
吴川三绝

吴川县城梅录民间艺术历史悠久,素有"民间艺术之乡"美誉。其艺术项目丰富多彩,有很多具有浓郁乡土滋味的、古朴的民间文艺活动,如舞狮子、舞火龙、舞英雄、舞藐貅、粤剧、木偶剧、山歌、木鱼、八音、泥塑、飘色、花桥、诗社、对歌、三月三的赛歌,七月七的乞巧,九月九的登高……等等。其中飘色、泥塑、花桥更被称为梅录元宵“吴川三绝”。

(1) 飘色

始于清代的"吴川飘色",堪称南国民间艺术的一株绚丽的奇葩。所谓飘色,即是由若干人推着一座"色板",色板上装饰着固定姿势的人物。这些人物只靠一根看不见的"色梗"支撑着,在高可逾人的空中手舞足蹈,飘然欲飞故而叫"飘色"。

特别奇妙的是,在空中飘动的人物的立足点只是踩着一根缨枪或剑尾上;更有趣的是,有的角色还踏着活生生的动物(如公鸡、白鸽、鲤鱼、金鱼等)在行进间手舞足蹈,给予人们一种神秘感。飘色的人物形象普遍是按戏剧人物的艺术造型设计、打扮的。

其内容有历史故事,或神话传说,或现代题材。一板飘色往往就象一座流动的小舞台表现着一出精彩的特写镜头。

现时飘色一般由2至6岁左右的儿童上板乔装打扮,并由过去的一板一层飘色发展到如今的的一板两层或三层飘色。造型艺术已由过去的单一的木工铁工技巧发展到现代已集电影、戏剧、魔术、杂技等技艺之大成的综合性的"空飘造 型"。人们通过观看五花八门的飘色,将得到一种无法形容的艺术享受。

(2) 泥塑

元宵佳节,在梅录镇的大街小巷和附近村庄,都展出像真人一般大小的大型泥塑。这些泥塑多取材于传统戏曲、神话故事,如屈原、岳飞,白素贞……几乎所有戏曲舞台上的人物,都是他们塑造的对象。也有反映当代现实生活题材的造型作品。泥塑肖像线条流畅,形象生动,表情细腻逼真,色彩浓淡相宜,多是精美的艺术品。

梅录的泥塑,据说已有近千年的历史。泥塑的兴起、发展,和梅录发达的砖瓦陶器工业是有关的。相传早在唐末宋初的元宵期间,梅录瓦窑村的一些陶工艺人,就利用砖瓦泥塑造真人一样大小的泥塑展出,吸引了不少观众。以后,梅录在元宵期间就普遍有泥塑展出活动了。古时展出的泥塑,除了歌颂正面人物的创作外,也有揶揄社会现象的作品。

据梅录头村传说,明代朱洪武年间,皇上派遣官员到各地选美,并搜索奇花异草,弄得民不聊生,怨声载道,于是梅录头村的群众在元宵期间,塑造了朱元璋(洪武)和他老婆的泥像展出。泥像眼大、肚大、脚大。

眼大表示贪婪,肚大吃人,脚大践踏黎民。这件事传到朱洪武耳中,他大为恼怒,下诏要杀绝当地群众。后来一个能说会道的村民辩解说:“眼大看物准,肚大有福分,脚大站得稳,这泥塑歌颂皇上,何罪之有?”朱元璋无言以对,只好作罢。从此以后,泥塑便成为梅录头欢度元宵的一种传统艺术。

(3) 花桥

春宵一刻值千金。元宵佳节,又是一个吴川人狂欢的火树银花不夜天。

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晚,踏着夜色,游人倾城而出,拥向花桥。花桥是由吴川市梅录镇上隔海村群众装饰的。他们把梅江上一座桥梁点缀得花团锦簇,灯火辉煌,桥头龙飞凤舞,逼真动人。远远望去,犹似一条火龙腾出水面,横跨梅江,气势磅礴,无比壮观。

走近花桥,桥的两侧,鲜花争妍斗丽,诗书画高悬,彩灯交辉,倒映水中,任人欣赏,随人联想。花桥与泥塑、飘色,被誉为梅录元宵“三绝”,多次被广东电视台摄入荧屏,享誉中内外。

“正月十五晚行花桥,买支白花生个仔。”这个吴川人民的风俗习惯来由已久。而今,不仅仅是吴川人游花桥、赏花灯,越来越多的外地人也赶来吴川一睹风情,更有不少外宾亦慕名而来,这给粤西古镇――梅录增色不少。

众多的文化活动,为各种节日增添了热闹,使男女老少笑逐颜开,情趣无限、古朴的传统文化和多姿多彩的现代文化交相辉映,构成了文化名城浓郁的文化氛围。